查看原文
其他

读博是场意外之旅,幸亏我毫无准备

2017-06-01 科研圈


本文由公众号“解螺旋”(HelixLife)授权转载。


撰文  Lamis Yehia(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基因组医学研究所博士生)

来源  Science Careers, Lucking into science

编译  麦子


我在踏上读博研究癌症基因组的茫茫征途之前,从来没想过要当一个科学家。一直以来,我都梦想着为一位内科医生。但我拿到了富布赖特奖学金,要去美国接受博士训练,这是我一辈子难得的幸运,得以继续接受在我的黎巴嫩老家基本不可能有的教育。我无法拒绝。

 

回想起来,我当初根本不知道当一名科学家是个什么概念。如果知道了,我可能会犹豫的。但现在真是觉得,那笔奖学金就是飞来的好运,一下子把我送上了新的道路,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读博的头几个星期,我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阅读和思考中,在我的研究领域的各种未知问题间逡巡。我陶醉在这个富有魅力的迷宫里,享受各种想法跃出脑海的感觉。可是,我就是不知道怎么把那些想法变成切实可行的实验。

 

几个月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验证一个最有希望的假设,它就像挂在最低枝头上的果实,仿佛触手可及。但实验得到的数据却重重地打了脸,我伤心透了。

 

我原本就天真地以为,科学家们把 idea 变成实验后,很快就能得到极有说服力的结论。当这成为梦幻泡影,我便不知何去何从。我还有种错误观念,认为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当我找不到那个答案时,就方寸大乱。我只好滚回去继续阅读和思考。

 

我精神上跃跃欲试,但手上却没拿到任何有用的结果。很快,我发现我的课题进度被实验室里的其他研究生远远甩在后面。我必须得赶紧发一篇文章,可眼下只有未经验证的 idea 们。我甚至开始考虑是否不走科研这条路了。

 

此时,我的导师又给了我无条件的支持和引导,帮我探索自己的心灵,鼓励我反思自身,是否内心真的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反复咀嚼她的话,才发现我其实根本不确定当科学家意味着什么,内心哪来的想和不想。

 

但我当时想要解开的那个难题又是真的吸引我,所以我决定继续做下去。我把实验规模扩大了,学会从失败的实验和意外结果中,建立更有创造力的备选假说,再进一步做实验探索。

 

在几个月专注和严密的工作之后,我的数据指向了一个很意外的结果:我们的候选癌症基因也和贫血相关。最开始我又是懵的,这结果跟我们的最初假设不符合,失望感再次袭来。但我又想到,这结果是不是也有可能通往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方向?所以它其实有可能是个成功的实验。


意外收获的10分论文,这就是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的感觉吧

 

我导师也为这个有趣的结果感到开心——当然也为我思考方式的转变。我开始明白,别把每个未得到验证的假设都看成迷茫和沮丧之源,而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这点很重要。

 

我在研究中慢慢建立了这种观念,于是渐渐地爱上了实验,学会拥抱科研方法,包括它所有的不确定性。博士研究看起来很枯燥——学习、优化、重复实验,就为了回答一个问题。打怪升级之后,一切动作又重头,这就像成为一名真正科学家时要经历的种种仪式。

 

我现在要毕业了,然后去做博士后。我想来想去,如果当初晓得做科研会面临这么多挑战,不知还会不会踏上读博这条路。但在我天真烂漫的年头,却有幸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有了一个离奇的开端,又有了导师一路以来的支持,我渐渐明白了做一名科学家的真正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8/654


阅读更多


▽ 故事

· CRISPR 大危机?Nature 子刊报道小鼠体内出现数百种意外突变

·小虫吃掉塑料袋:清除白色污染新希望

· 把这种瓷砖铺满世界,图案也不会重复

· 意外惊喜!美科学家发现秃顶、少白头关键因素

· 下一步,AI 要审你的论文了?

▽ 论文推荐

· 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竟在同时形成 | Science 论文推荐

· 白凡、谢晓亮团队与张宁团队揭示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特征与癌症转移机制 | Genome Research  论文推荐

· 导入细胞表面抗体,对抗艾滋病 | PNAS 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5 月 18 日

· Scienc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7 年 5 月 19 日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